编者按:
今年以来,永嘉法院以新大楼落成启用为契机,坚持把法院文化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紧密结合自身工作特点和文化建设规律,把文化建设融入到各项工作之中,通过物质文化的陶冶、精神文化的感召、行为文化的培育、廉政文化的引领,不断增强文化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法院文化建设成为该院整体工作上水平的有效推动力。11月14日,永嘉县委书记任玉明该院法院文化建设报告上批示:要总结县法院的做法和初步成效,供各个部门学习借鉴,并请县委宣传部对此事作一专门研究。11月24日,省高院齐奇院长在该院《大楼记》上批示:以楼记言志,抒法官情怀,守司法良知,扬法院文化。善哉!12月11日,温州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朱贤良在永嘉县法院文化建设报告上批示:“永嘉法院以新大楼搬迁为契机,精铸”忠诚、公正、尊荣、自律”的法院精神,致力打造以“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和精神文化”、“廉政文化”等为内涵的文化工程,成效初显,其做法和经验值得肯定和推广。现将该院的做法予以刊发,供学习借鉴。
永嘉法院“以人为本”加强法院文化
建设初显成效
一、主要做法
(一)以先进的建筑文化陶冶人。一是大楼建筑融入法文化。结合新审判办公大楼的实际,把法院文化和法院精神的内涵元素融入到整个建筑各个部位,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理念。大楼建筑充分体现了法的精神和审判工作的特点,审判办公大楼整体正视呈“山”字型,寓意执法如山;两侧屋檐平直舒展,呈天平状,意寓“衡平如水,公正裁判”。二是大楼装饰融入法文化。在南楼门前建立法治广场,两侧设一山一水,寓意着“公正如山,公平如水”之意;在广场正中央建圆形水池,周延篆刻世界各国语言关于“法”的表述,水池中央布置世界法律地图,清晰勾勒出世界法制进程的历史脉络和地域特点;四颗大型景观石坐落大楼绿化带四角,分别正对南北大门,刻有古体“法”字、廉政格言、“三个至上”和“职业四要”,全方位营造法制文化、廉政文化和行为文化的浓厚氛围。三是接待大厅融入法文化。在立案接待大厅建设了法制文化展厅,题名为“法制之光”,大厅东侧獬豸昂首,去触不直,女神婷立,伸张正义,南北两侧22幅古朴典雅的展板,以中外历史上著名的法制事件和重要法典为节点,勾勒出世界法制文化发展的历史。在当事人走廊悬挂范蠡与陶朱坑、枫林圣旨门、丁知县审鹅、望兄亭与送弟阁四个发生在永嘉本地的民间小故事,教育群众互助互爱、珍惜亲情、恪守诚信。
(二)以振奋的精神文化感召人。一是举行宣誓仪式。借新大楼搬迁之机,组织全院干警参加宣誓仪式,时刻教育全体干警谨记誓言、牢记使命。二是撰写法院大楼记。为纪念大楼的启用,院长陈卫国专门撰写《永嘉法院大楼记》,扼要介绍了新大楼的建设历史、建筑特点和布局,着重阐述了司法的责任、使命,以此激发法官群体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尊荣感,增强凝聚力、战斗力和向心力。三是确立法院标志。推出了法院文化的首要载体——法院院标和法院精神,标识由永嘉楠溪江、狮子岩、华表、天平组成,整体外观独特新颖,既具地域特色,又显司法特点;确定“忠诚、公正、尊荣、自律”为永嘉法院精神,提纲挈领地传达了对干警在人格素养、司法理念、审判作风等各方面的基本要求,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全体干警自觉将其作为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四是丰富精神生活。组织了法院精神和法庭庭训的演讲比赛,增强广大干警对法院精神和法庭庭训的认同;举行了首届趣味运动会,丰富干警的精神文化生活,赋予机关文化“营造和谐、构筑快乐”的功能,使全体干警在展示自我的过程中,增进友谊,融洽关系,逐步形成意识上的“自觉”,感情上的“凝聚”,工作上的“忘我”,营造出了内和外顺、人心思上的良好氛围。
(三)以务实的行为文化培育人。一是创建“学习型法院”。建立了图书阅览室和电子阅览室,配备了先进的图书管理软件和专门的管理人员,初期投入图书资料费5万多元,10台可连接互联网的终端设备,确定每周五下午为“学习日”,统一印制了学习笔记,积极营造“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浓厚氛围。二是培养“实践型法官”。开展“四联四进”活动,即联农村进田头、联社区进家庭、联园区进企业、联学校进课堂,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法院干警向村居、企业发放“法官名片”,由法官挂钩分片负责辖区各村居、厂区、校区,宣传法制,传播法院文化。三是塑造“严谨型作风”。实行了“每周一巡查通报”制度,重点检查指纹考勤、仪表着装、庭审规范、环境卫生等情况,建立了“干警不驾车、不开特权车、公车不私用、假日不动车”的“四不”高压线,大力弘扬严谨务实之风。四是树立“服务型形象”。延伸巡回审判网络,在全县每个乡镇至少设置一个审判点和聘请一名联络员,法庭每月定期到审判站、不定期到审判点接待当事人诉讼或就地开庭。推行预约办事制度,对老弱病残、当事人农忙或行动不便无法到法庭办事的,可通过预约立案、预约开庭或午间法庭、夜间法庭的形式,提供诉讼便利。
(四)以浓蕴的廉政文化引导人。一是廉政字画上墙,将50余句涉及廉政警句、廉政漫画、司法礼仪的名言、口号装裱悬挂于办公室、会议室、走廊,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司法符号,营造了公正、权威、和谐的司法氛围,在耳濡目染中培养了干警正确的司法理念和法律人格。二廉文荐读入心,开展“读书思廉”活动,将名言警句、反腐案例编成期刊定期在法院局域网上发布,并不定期向全院干警发送“廉文”,要求做好学习笔记,确保学有成效。三是廉政监督扩边,倡导家属助廉,要求干警家属做到“五过问”、“四把关”,共筑家庭廉政“安全港湾”;聘请23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为法院廉政监督员,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监督网络。四是廉政信息归档,建立干警个人廉政档案,记录干警财产申报情况、涉纪检信访情况、拒贿登记情况等重要信息,作为干警评先评优和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之一。
二、初步成效
(一)干警思想政治素质进一步端正。通过加强文化建设,使广大干警的政治思想、思维方式、素质能力、纪律作风等方面有了较大提高和转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理论认同、感情认同”切实得到了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得到进一步强化,法院和法官的良好形象得到进一步树立。
(二)干警干事创业激情进一步迸发。广大法官对群众的感情进一步增强,激发了审判工作的原动力,形成了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的良好氛围,审判工作实现了“两升两降”。 2009年,共办结各类案件7265件,同比上升13.1%;法官人均结案103.34件,同比上升7.1件;案件平均审理天数降为46.17天,同比缩短了9.72天;当前存案工作量降为0.78%,同比减少了0.14,实现了收结案的均衡发展。
(三)司法效益整体水平进一步提升。2009年,民商事案件调解撤诉率达65.2%,同比上升4.06%,高出全省基层法院平均水平近10个百分点;一审民事息诉率为94.39%,同比提高1.54%,绝大部分质效数据均居全市法院前列,处全省法院上游水平,“案结事了”的新格局日臻形成。 |